Refrigerator Meets Vacuum Technology
当冰箱遇到真空
通过真空冷藏防止氧化,保持营养 年间减少CO2排放49kg
世界首创的"搭载真空冷藏的冰箱",实现国内家用冰箱第1的省电性能!
获得了2008年1月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的"平成19年度(第18届)节能大奖",这里面,日立家电株式会社以家用冷冻电冰箱"营养新鲜真空冷藏"和"正中央冷冻"系列(R-X6000除外8个型号),以及室内空调"喷雾清洁不锈钢干净白熊君"(RAS-S40X2除外全型号)获得"节能大奖 节能中心会长奖"双双获奖。
其中电冰箱连续两年获奖。通过采用「正中央冷冻」构造、以及业界首创的"可弯曲真空隔热材料" ,节能性能被高度评价为国内家庭用冷冻电冰箱中排名第1。
此外,据此比去年的电冰箱节能约20%。减少CO2排放48kg,被认为是非常明显的改善。
吉尼斯也刊登了的世界最强真空技术
去年9月,日立家电株式会社(石津尚澄取缔役社长)在2007年度的日立新型电冰箱的新产品发布时,家電事業部長石井吉太郎常务强调了日立电冰箱"响应特色消費的溢价商品"的市场定位,面向健康的特色需求,通过真空的力量防止氧化,保持营养,将"世界首创的真空冷藏"成功组合到日立电冰箱中。
这是集合了日立集团的真空技术实现的,集团公司拥有吉尼斯大全里记载的1/1016个大气压的世界最强真空技术,开发出世界首创的「真空冷藏室」技术。
这个成果,被称为以健康和基本性能为特色的新提案商品日立中央冷冻电冰箱"营养真空冷藏"。因而,通过采用新真空隔热材料,业界第1的大容量(601升)和节能同时成为可能(R-X6000)。
搭载食品保存技术、大容量电冰箱
根据日立的调查,2007年度的家用电冰箱市场约为428 万台,2008年度预测约为432 万台。这其中,500升的需求构成比2006年是6%,预测2007 年度以后达到10%以上。这是因为大容量电冰箱的设备性能提高和住宅的高密度化导致的厨房温度上升、需要冷冻·冷藏保存的食品增加等从400升级别的购买需求替换更高一个级别的容量迁移这样一个背景。
另外,近年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要求保持食品保存时的营养。对于这样的需求,日立的新产品尽可能维持由于氧化而损失的营养,开发了搭载了低氧气状态下进行食品保存技术的太容量电冰箱。
图1 真空冷藏室的构造和开关构造
601L"R-X6000"的特征
以下以601升的"R- X6000"作为例子介绍新产品的主要特长。 (1)通过世界首创的"真空冷藏室"(图 1),维持食品营养。该产品世界上首次搭载了具备耐压密闭构造、高性能小型真空泵、Lock-Handle的"真空冷藏室"。
本公司开发的高性能小型泵
(排气量:2.4L/min、转速:2,100r/min、消耗功率:8W)
通过Lock-Handle使冷藏室密闭,通过高性能小型真空泵将冷藏室内的空气吸走,降低气压,在低氧气下进行食品保存。 如果气压下降,虽然氧化抑制效果提高,但是会导致低氧气下发生变色。由于防止氧化和抑制变色同时存在, 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冷藏室内的最适压力(真空)约为0.7个大气压。
因此、DEPA(随同食物一起摄取的人体必需的一种脂肪。很多鱼都含有)、维他命C(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水溶性维生素)、 辅酶Q10(青鱼或肉类中含有的辅酶)、氨基酸(蛋氨酸)、维他命A (肝脏、黄绿色蔬菜含有的脂溶性维他命)、维他命E(观叶蔬菜含有的脂溶性维他命)等、各种各样的食品中含有的很容易被氧化的营养得以保持。
(2)为了实现业界最大的内容积(601L),除了门形构造的框体外,导入了业界首创的"可弯曲真空隔热材料"。 (图 3、4)
图2 变色防止效果 / 图3 审构造解体
首先,采用了电冰箱侧面和顶面的外板一体型的门形构造。这样,框体全体的强度比以往提高了15%, 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过去较厚的地方可进行减薄,实现电冰箱全体的薄壁化。
另外,和以往相比隔热性能提高25%,采用了新开发的结合框体内部的凹凸形状进行成型的"可弯曲真空隔热材料"(图4)。因此,由于控制基板的段差导致真空隔热材料无法装入顶部的情况变成可能,不仅由于增加真空隔热材料的使用面积而薄壁化,而且实现了节能化。
(3)其他的特长 采用了紧凑高性能的新型压缩机。日立家电2008年度增强了大型电冰箱的生产能力,本年度内生产能力要比去年提高20%。与此同时,09年度末为止进行总额为10亿日元的设备投资,作为再次增产的应对。
图4 日立独自的真空隔热技术
简单解析
隔热
所谓真空隔热,是使具有传热性质的物质难以传热的方法。
氧化抑制
氧化抑制,即对不想被氧化的东西从氧气中隔断。
将密闭空间用真空泵排气,空间中存在的氧气往外排出,可除掉氧气。
在真空状态,由于氧气量减少,可抑制因氧化导致的物质变化。
Refrigerator Meets Vacuum Technology
解决方案
- Big Science
- Lifestyle
- Technology
- Medical field